清工部《工程做法则例》是继北宋《营造法式》后又一部国家层面颁布执行的土木工程营造技术标准。其于雍正十二年刊行,和《营造法式》一道成为古代遗留至今仅有的两部中国古建筑专著。本篇就与大家分享清工部《工程做法则例》中斗栱的具体形制。
▲
(《工程做法则例》)
清式一套斗栱称为一攒,对应宋代铺作的一朵。根据斗栱位置的不同,可以将斗栱分为平身科、柱头科和角科,分别对应宋代的补间铺作、柱头铺作和转角铺作。
图片
▲
(沈阳故宫,大政殿)
那么,一攒斗栱主要组成部件都有哪些呢?
斗和升
斗,又称为大斗,是清代斗栱组合中的最底层的组件,与宋代铺作中的栌斗对应。根据位置不同,分别有平身科大斗、柱头科大斗和角科大斗;其中柱头科尺寸最大,为长4斗口、宽3斗口。所有大斗都由斗耳、斗腰、斗底组成,斗底均为方锥台。
图片
▲(大斗规格,单位为斗口)图片
▲(北京故宫,斗栱大斗)升,是比大斗规格小的斗,放置于栱翘两侧,可细分为十八斗、槽升子、三才升。
十八斗,可对应宋铺作中的交互斗,放置于翘或昂的两端,因其长度为1.8斗口,由此得名。
槽升子,可对应宋铺作中的散斗,放置于正心瓜栱和正心万栱两侧。因升和垫栱板相接的位置需要开槽,因此命名为槽升子。
三才升,也可对应宋铺作中的散斗,放置于里外横栱两端。
图片
▲(不同类型“升”的尺寸,单位为斗口)图片
▲(北京故宫,斗栱)翘和昂
翘,是斗栱中沿墙体垂直方向出挑的弓形组件,相当于宋铺作中的华栱。根据外挑的层数,可以分为头翘、二翘、三翘,四翘等。
图片
▲(北京故宫,斗栱)昂,位于翘头上部的纵向构件,与宋代铺作中的昂定义一致,但昂尖和昂尾造型与宋铺作中的昂有诸多不同,造型更为夸张华丽。明清建筑中斗栱的昂尖主要造型有琴面型、象鼻型、云卷头型等,昂尾主要造型有菊花头、翘头、雀替等。
图片
▲(云卷头昂)图片
▲(象鼻昂)图片
▲(琴面昂)图片
▲(翘和昂的尺度,单位为斗口)栱
清工部《工程做法则例》中的栱,仅指平行于墙体方向的弓形组件,根据其不同的安装位置可分为正心横栱、内外拽栱以及厢栱。
正心横栱,位于柱中心线以上,可细分为正心瓜栱和正心万栱。
正心瓜栱,相当于宋铺作中的泥道栱;而正心万栱,相当于宋铺作中的泥道慢栱。
图片
▲(正心瓜栱和正心慢栱)内外拽栱,位于斗栱内外拽架上的栱,即柱中心线以外的栱,因其均为单材栱,具体还可细分为单材瓜栱和单材万栱。
图片
▲(内外拽栱)厢栱,用于内外拽架最上一层的栱,相当于宋代铺作中的令栱。
图片
▲(厢栱)图片
▲(各类栱尺度,单位为斗口)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